说黄晓容是一名“老”党员,是因为她高中就早早的加入到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党员;说她一刻也闲不下来,是因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同学。在学习上是专业的排头兵,在工作上是组织的螺丝钉,在生活上是同学的好榜样。
联系群众的好党员
学生党员联系寝室制度是学院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一项制度。新学期分配到新的党员责任区,黄晓容就事先和学生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寝室成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她坚持每周下寝交流,每次下寝都能跟学妹们聊上一两个小时,像同妹妹们拉家常。内容涉及学习、生活、思想、理想,家庭等各个层面,最大程度地了解责任区同学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化解同学们的心结。而不是纯粹的对照着责任区表格上的问题敷衍了事。
第一次下寝是到博园三栋的女生寝室,黄晓容见宿舍卫生状况较差,就身体力行带领学妹们打扫宿舍卫生;了解到宿舍空调不能正常工作,她前后跑了三趟报修,解决了学妹们的切身困难;了解到有学妹在对中级财务会计这门学科学习困难,她拿出自己当年的学习笔记,坚持辅导,最终全宿舍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有时她也跟学妹们聊聊自己对学生工作、各种竞赛和创新创业方面的一些想法。黄晓容对创新创业并不熟悉,遇到有想法的学妹她就主动帮忙联系身边的创业“大神”。
在问及为何能将下寝工作坚持做好时,她说:“其实党员下寝这件事既要有目的又不能有目的,要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巩固群众基础、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向党看齐的目的,不能有为完成任务而下寝室的目的。我们是离她们最近的党员,我们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党在她们心中的形象。”
“有血有肉”的入党介绍人
2015年专业支部调整后,黄晓容成为党支部支部内党龄最长的党员,每逢组织发展,黄晓容都要忙碌一阵,她是学弟学妹们心中理想的入党介绍人。那会儿支部的发展工作做得还不够规范,有一次发展大会当天她才被告知要担任入党介绍人,并被要求宣读由他人拟定的入党介绍人意见。无奈宣读之后,她在民主评议环节中提出,介绍人要负责到底,介绍意见要有血有肉。乏善可陈的套话不能准确反映拟发展对象的先进性,倒是折射出了入党介绍人责任心的缺失。
这种试图对入党形式化、走过场、敷衍了事的行为是对党组织极大的不尊重。在黄晓容的力促下,支部介绍党员做到了提前认定,对拟发展对象提前观察、多方面了解的规范化。此后每一次担当入党介绍人,她都会提前一段时间对接,与熟悉的拟发展对象双向选择,不甚了解的就通过其室友、班级同学的评价以及同本人的沟通来增进了解。
与时俱进的党务工作者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党贯彻落实。学院对学生党支部进行调整,时任学院党建副主任的黄晓容认为加强学生党建的关键在于把好入口关,确保“新鲜血液”的信念坚定、动机纯洁。在黄晓容的带动下,所在支部发展大会过程中全体党员针对性地、真诚地进行民主评议。在同党员标准的严格比对下,支部发生发展大会不通过的情况,属学院首例。受会计支部影响,各支部紧盯标准,也出现类似情形,引起反思。究其原因,是以往量化考核发展党员的办法不够完善,通过量化来到发展大会的拟发展对象可能才首次与支部全体同志见面。“一站式”选拔难以满足党员要求,应当与时俱进,将把关环节前置,避免发展大会的短暂接触出现集体认知偏差,保证发展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此后同辅导员及党建的同志们一道完善了学院发展党员办法。采取定量+定性的办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延长考察期间,在发展大会前召开推优对象答辩会投票确定拟发展对象名单,使发展流程更加规范。
在担任学院党建副主任期间,黄晓容从支部着眼,积极推进全学院学生党员推优制度综合改革,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为学院党建从严治党的有序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受信赖的好学姐
大四的黄晓容,已不担任学生干部,准备考取公务员,希望回到西部去、回到基层去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但无论担任学生干部职务与否,并不影响她对党员义务的履行、对支部工作的支持和对低年级同志的关心。大三的同志常找她交流学习或讨论余下大学生涯的规划,她成为大三同志眼中“最信赖的学姐”。
本学期推优答辩后,落选的两名积极分子因多次推优不成功而心态不稳定,而下班党员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来寻求 “最信赖的学姐”的帮助。黄晓容于是在学院讨论室先后约谈两人。每名谈话时间均超过了一个半小时,中间几乎无停顿。二人虽心事症结不同,但在对学姐的倾诉中都打开了心扉、痛哭流涕。其中一名积极分子确实不仅成绩优异并且热心公益,但不善表达。黄晓容谈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或许是戳到同学的痛点、或许是引起了共鸣、或许是明确了方向,她痛哭之后表示还是会继续努力自我提高,争取早日汇入“红”流,回报社会。并且还表示会尽快联系学院老师交流一个酝酿中的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