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组织部、党校
新闻动态
NEWS&EVENTS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6-06-20 阅读次数: 编辑:小高
  6月18日下午,学校在园林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座谈会,学习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缅怀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太行山精神”。校党委副书记唐峻参加并主持会议。李保国事迹宣讲团成员和我校党委宣传部、园林学院负责人及其他各个学院的4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会上,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介绍了该校的基本情况并深情回顾了李保国生前感人事迹。他表示,两校的友谊源远流长,希望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携手事业发展。他表示,李保国同志的“太行精神”与学校“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农大人不懈探索和奋斗下去。

  唐峻在会上表示,几天以来,学校师生聆听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很受教育,很受感动。“朋友圈”充满了正能量,手机被刷屏了。一位老师无不感慨道:“爱勇仁慈,倾囊相助;良师益友,桃李芬芳;相濡以沫,伉俪情深;淡泊名利,高风亮节。这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故事。”他表示,要学李保国同志好的思想、好的精神、好的作风。概括地讲,好思想是心系人民的思想,百姓思想,见不得老百姓穷的思想,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思想;好的作风,即,扎实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再就是一干到底的作风,35年,不是那么简单;要在岗位上学习李保国的好精神,对教师来说,把教学、科研、育人工作做好,学生要把自己学习搞好,身体锻炼好,全面发展。唐峻强调,要将学习李保国同志精神与“两学一做”相结合,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与会师生围绕李保国先进事迹畅谈了自己的真切感受。他们表示,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后,备受震撼,实际生活学习中要以李保国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附:部分发言摘录(以发言先后为序)

  饶桂生(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保国老师是我校践行“太行山精神”的杰出代表。他是老的先进典型,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学校在今年3月份准备请李保国老师为600位四十岁以下的老师作报告,但没想到报告没讲,李保国同志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李老师在奉献社会这方面做得的确实很好,用农民的语言讲技术,手把手地传授方法,这点他最在行。30多年间,他完成了28项山区开发的研究成果,推广了36项使用技术,发表了240多篇论文,出版了10部专著,也主持编写了几部教材,并且一直坚持上课。李保国的先进事迹都体现在小事上、细节处,一次他开车走在路上,看到了果园的树叶异常,于是他便下车走到果园,告诉园主果树存在的问题,而他和园主并不相识。还有一次路过一个果园,他便给园主写了一个纸条,“果树需要打理,请联系我!”他把联系方式写在了纸条上,并挂在树枝上。有一次他下乡,心脏病突然犯了,当时我们让他上医院,他坚持没去,吃了点药,缓解了一下便坐在车上,指挥着助手把任务完成。回家后,大家让他上医院,他说:“我这犯病的时候都没上医院,我好了还上什么医院啊!”李保国在他的2016年里仅有101天,其中有62天在乡下,行程7860公里,平均每天126公里,奔赴在河北省的脱贫攻坚一线。

  张宏荣(园林学院党委书记)昨天听了报告团成员的报告,非常震撼、让人非常感动,这是直观感受。在这里,我说三个感同身受、三个学习、三个努力。三个感同身受:作为园艺林学的一份子,作为经常到基层,经常上山下乡、服务农民的我感同身受;作为曾经有过三年驻疆经历,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的我感同身受;作为为人子为人父为人亲、家庭一份子的我感同身受。三个学习:学习李保国教授身上展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作为共产党员高贵品质;要学习李保国同志主动结合社会需求,面向社会和农村,解决生产的问题。只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做到不漂不浮,才能让农民更好的增收致富,解决我们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学习李保国同志不计名利、讲奉献、讲付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这种高尚的行为,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充实,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富足。三个努力:努力引导教职工结合社会需求,开展科研教育工作;努力使我们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农林经营认可程度的提高,加强专业认同的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改变包括家长在内的人对农林专业固有的偏见;努力挖掘学院服务农村的典型案例,固化我们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先进成果。

  周继荣(园林学院高级工程师、原建始县科技副县长):我认为李保国老师作为农业院校的专家,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搞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人,他给我们起了一个"国家标准"。我觉得自己对贫困群众的悲悯情怀和深度还不够,政治和工作的定力还不够。我敬佩李老师28项成果都来源于大地,来源于苹果地、核桃园和小流域,可以说,他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最成功的专家之一,也可以说,他的每一项成果,都带动了一方老百姓脱贫致富。他动一下剪子,挥一下刀子,就填满了老百姓的口袋子。习总书记在今年“科技三会”上号召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想这个大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实实在在脚下的大地,另一个是科技成果发挥效用的场所,归根到底总书记是要求我们把科研工作做实,要脚踏实地。李保国老师的先进事迹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又是一名产业科技工作者,我要利用“两学一做”机会,把工作做好,争做优秀党员。

  郑波(园林学院教授、林学系主任):李老师扶贫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听了李保国同志的事迹以后,我认为我们学校如果有几百个这样的同志的话,学校社会服务工作会上一个大大的台阶。我也十分赞同李老师这种扶贫工作的思路。大家知道,扶贫是分几个层次的,第一个是整体搬迁,第二方式是资助,第三种是科技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老师用的正是第三种方法。我觉得李老师这种思路是非常直接的,他能够带领老百姓去致富,这本身就是把技术带到农村,带到贫困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老百姓在脱贫以后,自身也得到了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孩子们也会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当然国家角度上还有很多需要去落实的体制上的东西,作为林业工作者来说,我觉得李保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胡承孝(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农业部国家柑橘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耕作研究室柑橘营养与施肥岗位科学家):我1991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还有青年教师下乡锻炼的环节。作为学生,刚刚下去就要面对许多问题,同时也有过学以致用的期盼。但当真正走向那一片贫瘠的土地时,还是非常艰难的,那种辛苦那种艰辛不是能说出来的。我们下去一个月我都不敢回来了,因为下去以后非常艰苦。我们想到的就是把知识转化成现实,因为我是做肥料的,能够把自己科学的知识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跟农民讲什么叫科学施肥,让农民信服、知道什么是科学施肥,这便是我们的“锻炼”。李保国的事迹让我感动的同时,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鞭策、一种指引。李保国堪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从他身上和事迹当中我自己理解得最深的两点是:作为党员如何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脱贫致富当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学习李保国教授,就是要肩负使命,真正让农民脱贫致富,把解决“三农”问题扛在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肩上,因为这是国家的最大需求;第二个要贴近一线,我们知道柑橘种的地方很多都是贫困地区,如何让穷山恶水变新貌?我们如果不走进一线,不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把自己的知识在实践当中去体现,我想我们也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就是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精准扶贫,要发挥科技优势。

  边银丙(植科学院教授、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我觉得李保国老师非常不容易,心系太行,立志科技扶贫,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昨天在回来的路上看微信,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参加了昨天下午的分享会,很多人流泪,我想这都是发自内心的。首先他有一份坚守,十年、几十年,就是把科技推广,把科技服务作为事业来做,用一辈子的心血去坚持;第二点是一种情怀,发挥我们的农民情怀,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党和国家把我们从农民培养成一位教授,我们应该为农民的脱贫致富服务;再就是有一腔热血,很多人在建国的时候,为了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现在要把这以前热血献到祖国建设上面;一片丹心,就是对党的忠诚,我一直在想,你当时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们都宣过誓,我们应该用扎实的行动,在人民中树立党员形象,服务人民的形象。

  李金发(理学院党委书记)昨天的报告会,我是两眼湿润、满怀感动听完五位成员的深情讲述。我对榜样学习的理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榜样在身边,要发掘才能讲出好故事,2014年我们的一个辅导员,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刘延东副总理亲自颁奖,她多年如一日,线上线下做细做实大学生思想工作,被学生亲切的称为“鑫姐”;学院还有一个研究生,6年累计献血46次,共计9700毫升,被人民网称为“阳光男孩”。榜样是标杆,需要学习,才能占领精神高地,作为基层党组织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要教育引导党员教师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淡泊名利,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自己,我们每年七一,都会开展表彰,九月十日开展新教师的入职宣誓,要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宗旨和使命。榜样会示范,需要践行,才会有辐射效果,因为榜样有教育人的作用、引领示范的功能,以行动打动人效果更迅速,李保国教授是“两学一做”鲜活案例和生动教材,结合学院工作,带领党员教师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通过党员导航计划、党员帮扶青椒成长计划等,把教师党员与学生成长、青椒成才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榜样有力量,需要经营,才能推动事业发展。我认为李保国老师的先进典型,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河北农大长期坚持和打造的太行山道路扶贫模式的写照。

  李昂(园林学院2012级园艺专业本科生):我们总是会被一种精神所激励,我们总是会被一种执着所感动,在拜读保国老师事迹后,我马上拿起笔写下自己对保国老师事迹的第一感想:立己在勤读,达人于力耕,几十载坚守如一见毕生追求无疑,管他日月变换,只顾苍山披绿,党员之先锋,教师之模范,吾辈之楷模。我认为保国老师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三大力量,首先是伟大信仰的力量,造福群众是保国老师的人生信仰,每年深入基层两百多天,奔波四万多公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其次是执着坚守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选择研究生方向时的情绪,面临专业的选择,我焦虑过、迷茫过,但是最后因为对专业环境的不舍,对果树领域的好奇,以及对服务基层的向往,促使我继续在果树专业中继续探索;三是不懈追求的力量,我们应当学习保国老师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基础,做乡亲们欢迎,同事们理解,学生们爱戴的支教教师。在志愿道路上不懈追求,可知足,但绝不满足,让青春在奉献中发光发热。

  耿少哲(园林学院2015级林业专业研究生):李保国教授“三个家”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作为学农并掌握部分农业技能的研究生,我们要以李保国老师为榜样,以其为标杆,学习他的精神,做出更多贡献。我与他都是河北人,他是我们的骄傲。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所学科技知识服务更多农民。

  郭爱珍(动科动医教授、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研究岗位科学家)第一,李保国有为农的情怀,对农有感情,把自己变成农民才能懂得农民的问题,才能变成这方面的专家,我对这种做法我十分认同;第二,李老师的业务方面我也是很认同,果树栽培和小流域这一块,他将产业做起来了。扶贫,不是一天两天,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一年两百多天都在农村,和农民在一起,很了不起。产业扶贫和学术这一块,他发表过两百多篇文章,学生都拿过奖学金,这也让我十分佩服的。

  龚炎长(动科动医教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细菌病防控岗位专家):我自己是做家禽生产的,和家禽厂的厂长打交道较多,最近十年我们进山了,在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在山里和农民打交道,所以我能理解李老师的工作十分难。首先是学校里的老师要下去,要愿意下去,第二就是是能下得去,就像边老师说的农民会考你,你会面临实际的问题——农民信不信,有的人会不信你,农民很朴实也很现实。李老师的事迹对我来说是灵魂的洗礼,我们有很多地方也正在做,但是和李老师相比差距很大;李老师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历时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他能够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去坚持,驱使他能够做下去;李老师还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精神是不管教授还是学生都是应该学习。

  顾泽茂(水产学院教授):我是学水产的,我觉得一个人要热爱专业。首先是一个专业喜爱,比如我是来自农村,我学水产,因为我从小摸鱼长大,对它有感情。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很多老师不愿意下去做,但是我非常乐意愿意去做,因为我有感情,我热爱它,我从中能体会到快乐。作为年轻老师,希望这个行业和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对农民来说就是要提升效率提升质量。作为一个专家,一个教授,国家花了这么多精力去培养我们,我觉得,专家教授更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才能长久服务下午。学生也一样,不仅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加强身体的锻炼,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熊善柏(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想谈两点感受,第一点有差距,第二个要学习、追求。差距是,李教授做的是面和点的工作,而我们是点,尽管我们做的不一样,但我们愿意去追求这个工作,我们和园林学院的老师曾一起做了一个养水融合产业,库区里上面种柑橘水果,下面养鱼,是一个种植加工体系。尽管我们在工厂的条件优于农村,但是还是比较累的,实验室可能一个月发一篇文章,我们两个月才能做出一个产品甚至做不出来,但是这种做不出来的感觉和发文章的感觉不一样,因为现在评价体系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李教授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为农民服务,长期坚持的情怀,二是厚实的学术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三是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深入学习。